简体 | 繁体 

首页
国际 外侨 文旅 财经 人物 视频 寻根系列 走进系列 对话系列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物 > 一个被战士喊万岁的人走了

人物

一个被战士喊万岁的人走了

来源:中国传媒社   发布时间: 2016-10-31 16:25:00   

       去年11月上旬,我应云南省文山州委、州政府和军分区之邀,与“战斗英雄”韦昌进、原明和一等功荣立者胡国桥、张元祥代表原67军参战部队,去文山参加“老山英雄老山行暨老山精神研讨活动”。期间,有几位同志问起当年带我们在前线作战时被战士们喊为“万岁”的一九九师师长、原山东省军区副司令郑广臣少将的情况,我说,首长身体还行,不久前刚见过一面,他老人家还说一直很怀念当年在老山前线的那段岁月,明年是部队参战30周年,他想再到老山看一看。

    哪里想到,就在12月1日,我正吃着早饭,突然接到山东省军区机关胡助理的电话,他告诉我一个不幸的消息:郑广臣副司令,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11月30日9时22分在济南逝世,并说12月2号在济南粟山殡仪馆第一告别厅举行送别仪式,问我能不能参加。我一口气连说了三遍:能、能、能!接着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我当兵时,老首长是我们团的参谋长,后任副团长、团长,由于德才兼备,工作成绩突出,被破格提拔为军副参谋长,后又回一九九师任师长。期间,我在老首长身边工作了10多年,他的人生经历和高贵品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天夜里,我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他的音容笑貌和一个个感人故事,像电影镜头一样在我脑海里不断闪现……


八一电影制片厂来前线慰问(前排中者为郑广臣,右一为田华,左一为古月,后排为作者)

    忘不了啊,我的老团长。我1972年入伍时,起初在连队当兵,后调团宣传队创作组,从机关干部那里得知,你从军早期曾当过文化教员,编过军史,写过战例,很有文采。那时,部队正在进行以打坦克为主的“三打”训练,为了鼓舞干部战士的练兵积极性,你写了一首歌词《打坦克》,由团宣传队谱曲,印发全团,广为传唱,极大地提高了练兵效果。至今我还记得其中几句歌词:“打坦克,打坦克,人人学会打坦克。爆破筒,炸药包,小群多路办法多。火箭筒,瞄得准,一下击毁乌龟壳……”全团集中到一起,在大操场上高唱这首歌,歌声震天,响彻云霄。

    很快,一个“三打” (即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三防”(即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的训练热潮在全团掀起来了。1976年,师先后在咱五九六团五连和八连召开“加强步兵连野战阵地防御打坦克群现场研究会”和“三防”训练试点,并为全师连以上干部作了汇报表演,那场面,我至今难忘。

    忘不了啊,我的老团长。在我提干从事机关工作后,和你接触一多,对你的脾气性格和为人处事就更了解了一些。一次,我去你家送一份报告,一进门,就听到你家属倚在餐厅门框上用手指着你大发雷霆:“我做的饭不好吃?你还要重做?”当时你低着头,一言不发,坐着小马扎,在小饭桌上吃着一碗清水面和一盘小葱拌豆腐。事后,我从同事那里得知,阿姨原来特别贤惠能干,会料理家务,还能做一手好菜,后因患精神病多年,吵吵闹闹就成了家常便饭,平时不是白菜熬锅汤喝1天,就是炒菜不放盐或放多了盐。加上4个儿女又小,不会操持家务,你既当爹又当娘,全部生活重担都落在了你身上。

   “宁愿身受苦,不让心受罪”。这是我常听到你对我讲的一句话。生活压力再大,你也从不降低标准,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任劳任怨。我那时是单身汉,总看到你第一个上班,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只要不下连队,每天晚上你总会习惯性地坐在周村韩家窝团部办公大楼门口的石头台阶上和大家交谈工作,处理事务。你是把部队当成了自己的家啊!

    你的所作所为有目共睹。同级说:“你是班子里主事的灵魂,忠厚的长者,一呼百应。”参谋说:“你军政文考核十几个团长中数第一,跟你摆沙盘、搞推演最过瘾。”战士的话更打动人:“团长爱兵,像个慈父,跟他干,俺敢玩命!”记得在一个盛夏酷暑的晚上,我正在办公室赶写一份材料,你手拿厚厚一摞用方格稿纸写成的10多万字名为《战士》的小说初稿让我看,并要我提出修改意见。我看后深受触动:一个团长,工作繁忙,日理万机,况且还有一个让人操心的家,竟能挤时间搞创作。我知道,那是因为你关爱基层,对战士一往情深啊!

    从1978年底开始,部队贯彻落实三总部指示精神,大抓科学文化学习和两用人才培养,你一马当先,千方百计为战士“开绿灯”解难题,多家军内外报纸曾以“架桥铺路的人”为题报道过你的事迹,引起广泛赞誉。

    那些年,“三打”、“三防”一直是部队训练的重点。你重视培养教学骨干,精心组织排以上干部认真学习使用反坦克兵器,从团长政委到连、排长都掌握了团、营属反坦克兵器与器材的使用和打坦克战术动作。军师先后在咱团2营召开现场观摩会,推广“三打”“三防”训练经验。那次,我目睹你手握话筒,亲自指挥,干脆利落,一派大将风度。时任军长齐威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后来,你走马上任军副参谋长。

    1983年5月你又挑起一九九师师长的重任。那时,我已调师宣传科工作。你当时烧了“三把火”:抓思想、抓训练、抓作风。“三抓”,你是最先从唱歌抓起的。你说,唱歌能唱出好作风,唱出战斗力。结果不到两个月,部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1984年5月中越边境燃起战火,中央军委发出关于轮战的电报指示,你向人表示心迹: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从小吃共产党的饭,17岁参军,入过朝,打过仗,尔后和平生活几十年,现在整50岁了,如能和自己熟悉的部队再去打一次仗,那就不虚此生了。


一九九师首长与"9.8"战斗奇袭队员在出击前合影

    你如愿以偿。1985年3月你和政委张纪根率部赴滇参战。

    出征前夜,你把4个儿女拢在一起开会。告诉他们每月到留守处取130元钱,节约花钱,不要吵架,经常打扫家里的卫生,按时给你妈服药。天明时告诉妻子,你领着部队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施工去了。

    前不久,我从《解放军报》上看到一则题为“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消息,介绍的是某部各级领导班子率先重范以上带下的事迹。而你早在上前线时就常把这句话挂在嘴上。你说,当干部,是大干部给小干部当,小干部给战士当,没有战士,就没有大官的存在。师党委作出的“要让战士把祖国装在心中,我们当干部的就要把战士装在心中”的决定,那是你的心声。

    忘不了呵,初上阵地,水果罐头供不应求,你带头:机关、领导干部一口未尝,一点不留,全部送到一线;盛夏,上级分给6千多斤西瓜,你提议,党委研究决定:除留下500斤分给伤病员外,其余全部送给最艰苦的前沿猫耳洞;得知炮兵阵地急需木板,你决定,拆那座刚刚建起的师首长住的木板房;你冒雨去前沿察看没膝水中的战士,心如刀绞,当下传令:不惜代价构筑好工事。你说,哪怕明天就死,也要让战士有个好一点的“窝”。想起这,再看看这些年从军中清除的那些贪污腐败分子,怎不让人对你肃然起敬!

    对战士生活上的关爱,来自于对战士生命的珍惜。你说:作为一个高级指挥官,舍不得一点牺牲,则得不到大的胜利,但有责任有义务把这种牺牲降到最低最小。你很早就注重了对策论的研究,过去是平原丘陵地打空降,打进攻,现在是山岳丛林防御坚守,反偷袭,你发动上上下下对新对手进行研究。接防初期,曾有人估计雨季无仗可打、无大仗可打。可你依据初上阵地小打小闹3天后,突然处于平静的态势及种种症候,先于上级两个小时,向部队下达抗击大的进攻的命令。拂晓,敌人果然发动了一个团规模的进攻。部队打得从容,首战告捷。当胜利消息传来的那一刻,整个作战室都沸腾了,你从指挥沙盘的坐椅上站起来高兴地说:“好,打得好,让敌人知道我们济南军区是好样的!”

    在战场上,你是一位威严的指挥员。


师首长认真分析研究敌情(前排居中者为师长郑广臣、左一为政委张纪根)

    9月8日,师侦察连奇袭战斗,仅以两名轻伤的代价,全歼A高地上的守敌。事后,敌人在电台上居然把原明带领的由17人组成的突击队,说成:中国军队发动了一次团规模的进攻。战斗从打响到全部夺回阵地上的两个哨位只用了16分钟,可率队的副连长原明念念不忘:你和李副师长5次到连里听汇报,摆沙盘,选精兵,哪个人在哪个位置上,遇到什么情况怎么打,你操了多少心啊。当突击队长原明利用雨雾和夜暗反复侦察敌情,根据越军夜间上岗,昼间进洞;晚上紧张,白天疏忽;有炮声时警惕,无炮声时麻痹等活动规律,向师提出了把夜间奇袭改成利用白天不打炮时发起奇袭的建议时,又是你和几位师领导通过对白天与夜间奇袭的优劣进行反复权衡对比,大胆决定将攻击时机选择在白天、有大雾或上午、下大雨时实施,具体时间由原明待机而定。结果一举成功。

    一年作战,我们师在任务最艰巨、环境最恶劣、敌情最复杂、战斗最频繁的主要方向上,坚守阵地343天,歼敌数千人。那天,我问你,打了这么多仗,你对那一仗最满意?你说,是12.2作战。那一仗,同日不同时,从两个方向出击敌405号阵地和968高地,战机选择恰当,指挥果断灵活,使用炮兵、电子干扰分队得当,达到了佯动、偷袭、强攻的巧妙配合,两次成功地调动了敌人。出击分队发扬大功连队的光荣传统,英勇顽强,前仆后继,攻如猛虎,守如泰山,以小的代价,换取了歼敌440余名的重大胜利.我知道,那是一次智慧和勇气的较量。

    你敢说敢为,遇事勇于为下级撑腰壮胆。初战难免有一二仗打得不很理想,少数人过于追究个别指挥员的职责,你顶住了压力,说:“要调走先调走我,要撤职先撤我,那个指挥员我熟悉,我了解,没问题。”为此,一段时间内,曾众说纷纭,招致对你的不满。你不计较。你说,就是打完仗回去脱军装,摆小摊,做小生意度日,现在我该说的也要说,该提建议的也要提。我要对得起中央,对得起战士,对得起父老兄弟。

    在战士心中,你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大家有了心里话,都愿意向你倾诉。一位大学生排长对自己的工作分配不满意,给你写信,

    你在战斗间隙,亲笔回了这个排长一封信,信中写到:“理想,谁都有,从青年到老年,每个人都希望按自己的理想去生活,但实际上却不大可能。我年轻时也有过理想,上中学时,成绩从没落过班上前三名。可当祖国需要时,我没上大学,我参军了……”这位排长深受感染。

    雨季作战中,你在潮湿的山洞生活了134天,指挥大小战斗数十次。战斗最紧张时,你坐在作战室的转椅上4天5夜没睡觉,困了就在椅子上闭目休息一会。你的体重下降了25斤半。你太累了,机关的同志劝你无论如何也要出洞休息几天。

    你终于出洞休息了4天,可你休息4天的日程表却是:第1天,你到刚补充的新兵驻地,挨班看望,与送兵排长座谈,挑选侦察兵;第2天,你到驻地县委征求意见;第3天,你去后指基地,看修理所等后勤分队;第4天晨4点出发,你驱车到老山主峰,因为你听说21号阵地的战士改造猫耳洞,为藏身作了小创造,非要到阵地亲自看一看。下雨、路滑,你跌了两个跟头,胳膊擦破了皮。晚10点,回到山洞指挥所。小计,4天行程千余里,看望了大小20多个分队。


出击968高地的五九六团七连突击队勇士们胜利归来

   “师长万岁!”,在阵地上冷不丁听到这声呼喊,特别是把它和流传在前线的“祖国万岁”“战士万岁”“炮兵万岁”并列一起,不能不令人惊讶。这可不是那个对谁都可以高呼万岁的年代,能被呼作万岁的人,有几多!可你得到了。

    你对战士爱得真切,战士才把万岁声回报于你。一位多少有点玩世不恭的机关干部曾私下对我说:咱们共产党的官儿,大官儿小官儿都能象郑师长这样,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头,为普通百姓说话办事,咱的仗能不胜,咱的士气能不旺盛!

    呵,我的老师长,你说过,你还要到老山看一看的,可你就这么匆匆地走了。你知道吗,告别会那天,你的许多老同事、老战友、老部下一接到消息就来了,山东济南、淄博、青岛、聊城的来了,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四川、云南等地的也都来了。从南京赶来的你的老部下陈伟坚说,就是徒步也要来给你送行!朱志仁说,家里的事儿再多我也要来给老师长鞠最后一躬!淄博是你的第二故乡,生活在这里的薛巨福、王兴辉、刘俊峰、耿圣茂、龚龙飞、张建华、杨志军、刘书元、杨国军等众多战友也都来了,他们说,我们要代表老部队、故乡人给老师长送最后一程。无锡的过兴南因病住院来不了,特派身边助理前来送你,并再次慷慨解囊,主动承担这次战友送别活动用费。已是满头银发的你的老伙计李凤龙、张纪根,身患多病,硬是支撑着,相扶相依,跑前忙后,悉心张罗着从远道而来的一个个战友。从这,我看到了老部队、老战友们在军营里、在战火中结下的纯真生死兄弟之情。

    还记得和你同年出生,同年当兵,同在一个班,同吃一锅饭,同睡一铺炕的志愿军老战士曹家麟吗?他也从北京赶来了,

    在告别现场,他哭着对我说:“无论作为共产党员,军人,将军,丈夫,父亲,还是我的战友,他都是楷模!”。由省军区张贴在告别大厅门前的那幅挽联,他用手机拍下来了,我来念给你听,上联:郑广臣同志永垂不朽,左联:一身正气戎马倥偬无悔,右联:两袖清风秋水文章生辉。

    安息吧,我的老师长,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作者系军旅作家、中国人民解放军 71345部队军史馆馆长 )

 

<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图说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理事单位 | 联系方式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800998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1115号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1582号

龙纹网 版权所有 网站运营:北京龙纹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9-2024 China Media Agenc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