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首页
国际 外侨 文旅 财经 人物 视频 寻根系列 走进系列 对话系列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栏与观点 > 【新闻点评】 垃圾变宝藏

专栏与观点

【新闻点评】 垃圾变宝藏

来源:信报财经新闻/高天佑   发布时间: 2019-07-11 10:08:45   

有时跟年轻一辈朋友倾偈,发现他们的用语很有趣,例如常用「垃圾」来骂人,不论朋友间戏谑抑或「坚嬲」,不论是指对方能力差(例如「你打机技术太垃圾」)抑或人品差(「这个渣男真垃圾」),更有趣是这种趋势在中港都一样(只是内地较多用谐音「辣鸡」)。言归正传,正当本港和内地面临「垃圾围城」,有些西方先进国家如瑞典却倒过来面对「垃圾不足」危机,需要从外国引进更多垃圾,可见「就算一张厕纸、一条底裤」,只要放对了地方,垃圾随时变宝藏。


源头减废禁胶餐具


记得几年前曾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考察,重点之一正是见识当地一整套垃圾处理政策体系,可分为源头减废、分类处置、便捷回收、循环再用四大阶段。当时甫落飞机,笔者就对第一阶段「源头减废」有点疑惑,皆因在H&M、IKEA、Max Hamburgers等商店和餐厅所见,消费者使用胶袋、用一次即弃餐具的情况不见得比香港少。后来获当地官员解画,称他们的胶袋、纸杯、纸盒等都由「可降解」物料製造,成本比普通产品贵几倍,背后当然关乎瑞典属「超发达国家」,人均GDP达5.4万美元,排名全球十一。


不过,可降解塑胶、纸製产品只是对环境伤害较少,却始终不如不用。因此,瑞典政府刚于本周一(8日)宣布,打算立法完全禁用塑胶餐具,包括饮管、叉、杯、碟等,在「源头减废」上更进一步。


分类处置恍如本能


至于第二阶段「分类处置」,瑞典把中小型垃圾分为「有机(厨馀)」、「可燃(包括纸製品)」、「玻璃」、「铝製品(汽水罐)」、「其他」等5类。


这些分类没啥特别,街上随处可见的「五色分类箱」也仅属硬件建设,背后最重要是自八十年代开始已推行相关公民教育,当地人现时对于垃圾分类恍如本能,毋须多加思索,亦不觉得麻烦,此番成果断非一朝一夕。


地底通道回收便捷


讲到分类,本港「蓝废纸黄铝罐啡胶樽」分类箱也满街可见,但近来有人踢爆,无论食环署抑或商户管理人员,从分类箱收集垃圾之后往往只「炒埋一碟」运到堆填区,所谓分类有点似「挂羊头卖狗肉」。这正关乎第三阶段「回收」之不够便捷,相反瑞典每个回收箱底下通常接驳通道,犹如地下污水渠,配合风力推送及电力运输带,把所有垃圾直送回收中心,不必再经人手处理。


焚化严格过滤毒素


最后阶段为「循环再用」,瑞典会先把有机垃圾转化为沼气,为汽车和公交车提供能源,渣滓则交予农户作为肥料。其馀垃圾主要用于焚烧发电,能为全国20%家庭提供环保电力及供暖。


对于垃圾焚烧,中国人闻之色变,武汉新洲区近日更因此爆发连串示威抗争,不过瑞典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来设有多层洁淨过滤技术,把二噁英等有害物质排放降至近乎零;二来当地政府具有健全民主机制及极高透明度,让居民对于排放及空气监测数据有充分信心,所以现时不少焚烧厂设于民居附近(而且建筑外形十分优美,犹如艺术馆),街坊邻里处之泰然。


正因有上述四阶段完善体系,瑞典目前垃圾回收率高达99%,换言之只有1%垃圾需要埋在堆填区,不过这也带来另一种「危机」,就是可供焚烧的垃圾愈来愈少,导致当地强大的焚烧发电体系閒置产能愈来愈高,浪费一身好武功,于是瑞典近年索性做起「垃圾佬」生意,从英国、意大利等地进口垃圾,除了每吨收取40欧罗处理费,还能供应焚烧发电,一石二鸟。


中国GDP尚未追上美国,但早自2004年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垃圾出产国,现时每年製造垃圾达10亿吨,至于回收、焚烧、堆填等设施均严重不敷应用,全国面临垃圾围城,因此上海才须自本月起急急实施严厉分类制度,而武汉等地方政府面对民意激烈反对也一定要兴建焚烧厂。


长远而言,中国的垃圾处理体系若能追上瑞典水平,每年10亿吨垃圾随时可变为宝藏,不过谈何容易。

 

<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图说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理事单位 | 联系方式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800998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1115号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1582号

龙纹网 版权所有 网站运营:北京龙纹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9-2024 China Media Agenc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